引言:本期将介绍一位年轻美丽的苗族刺绣姑娘。刺绣让年纪轻轻的她就开始感到视力不适,也在她的双手上刻下烙印。她的执着与付出,让我们看到了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她就是安龙县戈塘镇苗族刺绣女能手、戈塘镇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苗绣、苗族板凳舞和苗语歌的总指挥杨春芳。
贵州省安龙县戈塘镇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全镇27484人口中,苗族、布依族约占70%以上,素有“苗族之乡”之称。
该镇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苗族刺绣服饰、布依族制香工艺等民间技艺,长期以来成了当地对外宣传的窗口和招牌,其历史源远流长,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08年的“香车河村制香工艺----故央”还被国家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刺绣”服饰被一直被世人誉为“中国服饰史的活化石”,堪称“无字史书”,具有极高的文化品位。
走进苗乡,走进苗家刺绣女
戈塘镇不仅人杰地灵,而且民俗民风古朴,特别是当地的手工苗族刺绣可堪称一绝。缘于此,笔者走进了戈塘苗乡,走进苗家刺绣女。
在戈塘镇,有这样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每逢赶集或节日盛会或喜逢婚嫁吉日,苗族同胞们都身着自己的节日盛装参加聚会。无论是在云雾弥漫的晨曦还是在炊烟袅袅的傍晚,我们都随处可见苗族妇女们在自家庭院迎着和煦阳光织布或飞针走线绣着苗家特有的传统服饰……一幕幕是多么的和谐。这样的场景在苗乡是常见的,也成当地苗家人生活的一部分。
在众多苗家女中,有这样一位飞针走线、穿花绣朵的苗家人。她就是戈塘镇香车河畔一带心灵手巧的苗族刺绣女能手杨春芳。杨春芳,苗族,1982年1月生于安龙县洒雨镇板燕村科香组,现系安龙县戈塘镇纳利村一组人。出生在传统刺绣之乡的她,是苗族村寨中制作针绣服饰、传承歌舞的能手,乡里乡邻都称她为“小杨师傅”。自幼受父母的熏陶学了一手刺绣的好本领,她的刺绣作品不管是人物、山水、还是服饰图案,都绣得栩栩如生,令人叫绝。无论是平针绣、乱针绣、立体绣,她样样知晓。
刺绣缘于从小耳濡目染
说起刺绣,杨春芳说她从小就喜欢。杨春芳的母亲就是一位刺绣高手,在她五六岁时,就跟着母亲学绣一些简单的图案,而且绣得有模有样。母亲看到她心灵手巧,就传授给她一些刺绣技艺。上小学五六年级时,已经可以独立制作针绣服饰,对刺绣的喜爱也日益俱增。“在我们村子,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连七八岁的小孩都会刺绣”杨春芳说道。绣花是苗族女人一生都在操持的事,刺绣是女性的一门手工技艺,她们的刺绣常在妯娌间、姊妹间、姑嫂间流传。而且,她们穿的衣服也都是自己绣出来的,因为将来的嫁衣都是自己亲手绣出来的。不仅如此,她绣出来的刺绣领带和服饰品等还远销省内外,颇受消费者青睐。2009年“国密董酒杯”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安龙赛区选拔赛,她自创的“苗族手工刺绣领带”荣获优秀作品奖。
“在当地,苗族姑娘都要穿上自己亲手绣制的绣花衣,苗族姑娘在出嫁前,都要亲手绣制一套嫁妆,一般要1至2年才能完成,每一件绣品的完成,无不渗透着她们的情感、爱心、智慧和心血。苗族姑娘更喜欢梳妆打扮,竞相比美,以此来表明自己的聪明灵巧,赢得小伙子的爱慕”杨春芳腼腆地说道。
用图案述说苗族传说
父母的言传身教,使杨春芳从小就受到刺绣的熏陶。在不断学习刺绣的过程中,杨春芳不但掌握了精湛的刺绣技艺,她还从苗寨老人口中了解到了苗族服饰里的故事。生活在戈塘镇一带的苗族,是清朝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从黔东南州黄平县一带迁徙而来。由于崇拜祖先、民族认同感强,现在仍保持着明清时期的服饰样式、居住特点、生活习俗、风俗礼仪等。刺绣则是苗族妇女世代相传的一种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妇女们穿的衣服、包的帕子、系的围等,都是自己一针一线刺绣而成,图案灵活多样,异彩纷呈。苗绣中经常出现的蝴蝶图案,是因为“蝴蝶妈妈”——苗族人传颂的图腾。传说,一棵枫树的树心生出一只蝴蝶,蝴蝶与水田中的水泡相恋,生出12个蛋,这12个蛋演化成自然万物和苗族人。苗族人相信,“蝴蝶妈妈”是所有苗族人共同的祖先。
除了绣蝴蝶,杨春芳爱绣花,从学绣桂花、狮子花起步,到四角花、八角花、蝴蝶花等等。“光花的绣法就有上百种”杨春芳说。杨春芳还告诉笔者,鲜艳的色彩和多姿多彩的纹样是苗家刺绣的一大特点。
苗族服装做工精致,而且苗族妇女刺绣不打底稿,也不必先描画草图,全凭自己天生的悟性、娴熟的技艺和非凡的记忆力,数着底布上的经纬线挑绣。而且,她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布局谋篇,将一个个单独的局部图形巧妙组合,形成一个和谐完美的绣品。
杨春芳介绍,一件围腰要绣三个月才能完成,一件新的嫁衣要一两年才绣完。因为她们都是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才“挑灯刺绣”。
为了传承,生命与刺绣融为一体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族之间交流联系多,民族同化、汉化严重,少数民族语言及服饰正濒临失传的危险。在该镇美丽的香车河畔一带的纳利、鲁沟塘、板板桥、冬瓜寨等苗族村寨会刺绣的女人大多上了年纪且拿不起绣针,会刺绣的人又没人记清工艺流程,能拿起绣针的人不多了。
2009年初,戈塘镇引进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了让广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能发扬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能掌握一定民族刺绣技艺。随之,戈塘镇戈塘中学“民族刺绣班”成立,她被聘为民族手工刺绣课指导老师,每周任课3节。她一干就是3个年头,为戈塘镇的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做出一定成绩。“自从杨春芳任我校苗族刺绣班的指导老师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提高,我校的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各项工作正有序的开展,我们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作为全校乃至全镇全县的特色”这是戈塘教育集团主任杨庭江对杨春芳的褒奖。苗绣班学生龙永芬拿出亲手绣制的一条领带对笔者说“杨老师的刺绣很棒,工作严谨负责,教我们刺绣从不落下一针一线,想不到我们这一代的苗家姑娘,不但能拿笔写字还能拿针线。” 在学生眼里,她是大家爱戴的老师。 “我一定尽力把苗族传统的刺绣文化传承下去,让苗乡的每一个角落绽开刺绣之花……”杨春芳信心十足地说。
一如既往传承民间民族文化
除了刺绣,杨春芳还通苗族舞蹈、唱调等。戈塘镇是一个与少数民族为主的重要乡镇,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文化。该镇自举办风情节以来,充分展现了戈塘镇的民族文化和人文风情。在各届的风情节中,镇人民政府特约了杨春芳老师作为指导老师,负责编排戈塘民间苗族板凳舞舞蹈、少数民族歌曲等。
今年3月,中外20多家媒体莅临戈塘镇采风指导工作,镇人民政府组织了该镇的各种苗族队伍,欢迎八方来宾。特以杨春芳老师自排的苗族方队、苗族迎宾歌、苗族板凳舞等节目迎来了阵阵热烈的掌声,无数的镜头也留下了戈塘镇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化版本,给戈塘镇带来无限的旅游开发前景。
7月迎来了安龙县第六届荷花节,节日前夕,在戈塘镇人民政府的组织领导下,镇政府明确杨春芳老师排练苗族方队,并配合镇人民政府组织好各项工作任务。在不记个人得失的她踊跃而上,主动接受了党委、政府安排的迫切任务,积极投入到戈塘镇参与荷花节的排练之中,她任劳任怨,以高度责任感,全力以赴,认真完成了排练工作任务。
7月28日,安龙县正式进入旅发大会第六届荷花节时,在戈塘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之下,以杨春芳为首的“戈塘镇苗族板凳舞”进入苗族特色展演舞台,展示了戈塘镇的民族服饰、民间文化艺术、苗语歌曲等的特色表演,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并受广大来宾的敬意。
9月23日,安龙县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板凳舞培训会在戈塘中学举行,杨春芳义不容辞接受了培训学生的重任,出色完成了对学生的培训,并向领导、来宾和兄弟学校讲解戈塘苗族板凳舞的流程和展示苗族的文化。
(王健 报道)